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走进慕尼黑国际会议中心的入口,左转通过一段敞亮的过道,在向工作人员出示证件后,我进到展会里一个分会场。6月中旬正是会议中心热闹的时候,随着各国结束疫情时的隔离状态,欧洲地区最大的能源行业展再度在此举办,逾十万人从世界各地赶来一探行业风向。光伏投资、电动汽车充电、锂电池技术等热门话题的讨论会从早晨一直排到下午六点,我背着电脑在庞大的展厅里不停赶场。

推开大门,里面依旧是熙熙攘攘,各种能源话题诸如“水力不足”、“要修氢能管道”以及“去哪儿拉投资”等等,再次涌入我已略感混沌的大脑。让人突然清醒的是,在场近百人都是女性— 这对于我而言确实是第一次。

由于行业性质、身体条件等诸多原因,能源行业,特别是石油、煤炭等传统能源领域,绝大多数从业者都是男性,连财会岗位也不例外。国际可再生能源署(IRENA)一份2019年的报告指出,全球劳动人口中48%为女性,在传统能源行业里该数值仅为22%。作为一个年轻的跑口女记者,这种性别结构的体现有时很明显,比如一些煤矿没有女更衣间,或是认为女性下矿会带来“厄运”而拒绝其入内。更多的时候,它以一种不起眼、但存在感又很强的方式提醒着我。像独自跑行业会议时,有时我会担心找不到一张有女性的餐桌。

让人充满希望的是,随着新能源近几年快速的崛起,光伏、锂电等行业逐渐有更多的女性面孔活跃在企业中,甚至在管理层上。上述报告亦指出,同期可再生能源行业女性占比相比高了10个百分点,为32%。

“我在可再生能源行业工作了很多年,我快50岁了,但很多时候,我还是房间里唯一的女性。当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,但我仍记得有一次在日本,我坐在500个男人面前,而我是在场唯一的女性。”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(GIZ)国际合作项目和行政服务总监Sandra Retzer在会上感慨万分。“我看到今天现场有很多的女性,但我希望还能看到更多。”

欧盟委员会2022年11月启动一项性别行动计划,要求欧盟所有部门的外部援助,包括基础设施、数字、能源、农业和混合基金等,都应包括性别议题并支持性别平等;到2025年,应有85%的活动为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作出贡献。为提高能源转型中女性参与度,德国国际合作机构、德国可再生能源联合会(BEE)和德国光伏协会(BSW-Solar)联合举办了这场名为Women Energize Women的会议。

“我们这代人往往对行业存在刻板印象,相比之下,年轻一代女性对行业先入为主的观念更弱,做选择时心态更开放。我们也看到更多的年轻女性选择进入新能源领域,”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副总干事Gauri Singh说道。“目前有1270万人受雇于能源行业,为了实现全球能源转型,我们预计2050年行业的整体人数会增加四倍,这也意味着行业还存在很多很多的机会。”

但Singh也同意,行业的性别比还存在结构性问题: 虽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工作的女性数量比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多,但她们大多担任行政职务;即使在女性比例最高的光伏行业,也只有约13%的管理职位由女性担任。

提高性别平等的方式有哪些?比较成功的模式通常是自上而下的(Top-down),其中政府政策是见效最快的手段,如德国政府推行了一项规定,企业管理层要有一定的女性占比,这样企业就会进行改变,Retzer举例称。与此同时,她指出,随着行业越来越多元化,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,我们也需要进行更多的论坛和对话,提高人们的意识,从而产生自下而上(Bottom-up)的倡议和改变。

可再生能源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,土地成为更有价值、且不容易获得的资源,如光伏面板的铺设就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,不少地区采用租赁的方式提供土地,而非直接购买,这样可以给当地社区带来持续多年的收入,进而促进当地教育,让更多女性获得受教育的机会,Singh解释称。“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实际上更加注重社区参与。”

台上嘉宾持续几个小时的经验分享和鼓励难免让人心潮澎湃。走出展厅,傍晚微凉的晚风让我们的大脑渐渐冷静下来,跟我一同参加会议的一名亚洲女生不禁感慨,“在会议上打了一番鸡血,回到现实后要面临的问题还是一样多,我来德国出差一周,我先生就觉得他照顾小孩的担子变重了。”

虽然如此,唤起意识是产生行动的第一步。单单一场会议的作用和影响力是有限的,但被唤起性别平等意识的人会影响周边的人,最终像滚雪球一样,给社会带来整体意识的改变。就如大洋洲国家萨摩亚副总理菲娅梅·马塔阿法所说,"性别平等关乎社会态度,如果这一点不改变,就难有任何进展。"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卢羽桐

卢羽桐

1篇文章 164天前更新

财新传媒能源记者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1篇
  • 文章归档
2023年 1篇